(通讯员:张悦)10月27日下午,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谭桂林教授在我校砂子坳校区思政园1207教室开展一场题为“从中年意气到晚年情怀——漫谈鲁迅文学中的寻根叙事”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吉首大学文学与新媒体学院院长瞿建慧主持,学科教学(语文)和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研一、研二硕士生共同参加。

(图为讲座现场)
讲座围绕“寻根文学”展开,主要探讨其发展脉络,并聚焦于鲁迅创作中童年记忆与文化寻根的深层关联。谭教授指出,鲁迅在其文学生涯中曾两次集中书写童年记忆,前者展现了他从民间文化中寻找思想左转的精神根源——“中年意气”;后者则流露出其面对生命终结时的深层情感——“临终情怀”。谭教授进一步总结:鲁迅将自身生命人格定为慈和、愤怒与悲悯。慈和与愤怒是伟大人格的一体两面,无愤怒的慈和是沆瀣一气,无慈和的愤怒是辱骂、恐吓。悲悯,蕴含在二者之中。三者融合正是鲁迅人格与文学伟大的精神基础。

(图为谭桂林教授讲学)
在互动环节中,曾宪波同学就研究方向选择的矛盾与学术交流中所遇的困惑进行了提问。谭教授解答说,现当代文学研究不能脱离对现实的关注,无“象牙塔”可言。这点与聚焦经典的古代文学研究有所不同。现当代文学研究即便是研究文学经典也需结合当下现实、具备思想高度,才能挖掘出新问题。谭教授还以近现代“宗教文学”研究为例,为同学们提供了参考思路。

(图为曾宪波同学提问)
最后,瞿建慧院长在总结中谈到,谭教授的研究突破了对寻根文学的传统认知,他将寻根文学与鲁迅文学相关联;拓展了“根”的范畴,从传统“文化之根”延伸到“生命之根”。同时,瞿院长还鼓励同学们以谭教授为做学问的榜样,寻找创新点,学会将看似无关的事物建立联系。

(图为瞿建慧院长发言)
此次讲座不仅让师生系统了解了寻根文学的发展历程与文化背景,更深入探究了鲁迅创作中的寻根精神,为文学研究与赏析提供了新的视角。